持久性**污染物(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,简称POPs)指的是持久存在于环境中,具有很长的半衰期,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,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**化学物质。 持久性**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、生物累积性、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毒性,因此能够对人类和**动物产生大范围、长时间的危害,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,破坏生殖和*系统,并诱发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。为解决持久性污染物这一**性问题,2001年5月22日国际社会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公约。 2007年7月3日中国履行《关于持久性**污染物(POPs)的斯德哥尔摩公约》国家实施计划(简称《国家实施计划》)正式启动。 《国家实施计划》规定首批消除的12种持久性**污染物是:艾氏剂、狄氏剂、异狄氏剂、滴滴涕、七氯、氯丹、灭蚁灵、毒杀芬、六氯苯、多氯联苯、二恶英和呋喃。我国将分阶段、分区域、分行业削减、淘汰和控制这些列入公约受控清单的12种持久性**污染物。根据《国家实施计划》,到2015年我国在持久性**污染物控制领域共需要投入340亿元人民币,支持五大领域的17类活动。 一般可以将POPs的性质简单概括如下: •高毒性 POPs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,例如,二恶英类物质中较毒者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,号称是世界上较毒的化合物之一,每人每日能容忍的二恶英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pg,二恶英中的2,3,7,8-TCDD只需几十皮克就足以使豚鼠毙命,连续数天施以每公斤体重若干皮克的喂量能使孕猴流产。POPs物质还具有生物放大效应,POPs也可以通过生物链逐渐积聚成高浓度,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。 •持久性 POPs物质具有抗光解性、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性,例如,二恶英系列物质其在气相中的半衰期为8~400天,水相中为166天到2119年,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约17年到273年。 •积聚性 POPs具有高亲油性和高憎水性,其能在活的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,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。